第74节

    ??【风,也就是古代远洋航行的动力之一。】

    ??【利用不同方向的风,则可以推动船只前行,于是,这就有了帆。】

    ??【帆的原理,就是根据风吹来的方向调整角度,将风力分解之后,然后利用产生的向前的力,来推动船只。】

    ??【但是呢,帆,我们也通常说帆布,既然是布的话,那长期经历“风吹雨打”,自然是不抗造的。】

    ??【于是为了让帆能顶住风的摧残,以提供更强的动力,古时的人们在制帆的工艺上也费了不少劲,最后再次凭借劳动人民的智慧,发明了——“硬帆”。】

    ??【就是说,帆面每隔一段都有竹子撑住,这样的帆就会变得非常结实并且耐用。】

    ??【除此之外,船帆的材质也自然是有所改进,不过这就要靠丝织技术的进步了。】

    ??【比如船帆一般是用麻布,竹片,篾片,棉布,以及还有丝织品等制成的。】

    ??【不过宋代以前,棉花种植并不普遍,一直到南宋以后,由于棉花种植日渐推广以及棉纺织业的兴起和发展,棉布的使用日益普遍,棉布才逐渐成为船帆的制作材料。】

    ??【然后由此——于造船技术上,这又是古人在风力利用装置上的一次技术进步。】

    ??嬴政听得不禁连连点头,甚至自己也在桌案上尝试着“拼装”船只出来。

    ??涂涂抹抹,涂了又改,改了又加,从船桨,船橹,船舵,再到船帆。

    ??然后呢?还有什么吗?

    ??【动力技术的确是有很大的进步,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——】

    ??【毕竟船可是要装人的,那如果船漏水怎么办?】

    ??【好的,我们可以提前让上船的人留个遗嘱,以免出现意外。】

    ??嬴政:“……”

    ??刘彻:“……”

    ??李世民:“……”

    ??天幕别闹!

    ??【咳咳,正经说回来——】

    ??【要怎么让船只更加安全呢?】

    ??【在唐朝的时候,就有人想到了办法。】

    ??【比如说以前的船只,如果有一个地方漏水,那完蛋了,水流会直接无可阻挡的流遍整个地方,那船里的人估计得后悔没提前留下遗嘱了。】

    ??【于是为了不让没留下遗嘱成为遗憾,唐朝人就发明了“水密隔舱”。】

    ??【所谓的水密隔舱,就是将船只分割成很多个舱,而舱与舱之间互不相通。】

    ??【然后一个舱漏水,水不会再流进其他舱。

    ??而靠着其他舱的浮力,船只就可以该怎么走,就继续怎么走,只需要针对性的补一下漏水的地方就行了。】

    ??【像这种水密隔舱的设计,让船只漏水不再成为航行的致命危险。

    ??船也能因此而跑得更远,这是人类在航海安全方面的一次重大进步。】

    ??嬴政看着天幕之上画面点点头。

    ??然后又低下头,在桌案上新鲜出炉的纸张上加了几道“杠杠”。

    ??那几道杠杠竖在嬴政涂涂抹抹的船只上,着实有些……

    ??嬴政在心底暗咳一声,心想这纸张的质量还有待加强,墨色都晕染了。

    ??反正,一定不是他的问题。

    ??又看了看到最后四不像的船只,嬴政不禁悻悻然放下笔。

    ??不过到此,动力有了,安全性也有了,这船,可造起来了!!

    ??【除了上面这些,其实相关的,还有很多技术的发明,就比如我们这一期的主题——指南针。】

    ??【以及在一代代造船工匠的不断钻研和改进下,使得造船技术越来越先进,加上诸多其他因素,如外交关系,以及经济上的支持等,于是整体综合起来——这才有了明朝时期的“郑和下西洋”。】

    ??【关于造船,每个方面技术的进步,都会大大的推进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进步。】

    ??【还有社会的发展等,军事上的进步,人才的培养等等,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。】

    ??李世民认同点头,确实是如此。

    ??从古至今,都是不断进步的,所以后世才如此发达吗?

    ??可是想到此,李世民又皱了皱眉——

    ??他突然又想起了那艘巨轮。

    ??那艘巨轮!那样悠远低沉的嗡名声,竟不知是从哪里发出来的。

    ??还有那样巨大的船只,远远超过现有船只的大小,如此巨大,难道只靠天幕说的这些就能办到?

    ??不,当然不可能!

    ??最起码那船帆就没有。

    ??所以究竟改变了什么,为什么没有船帆,就能使那么巨大的船只得以航行于海上?

    ??后世……究竟和现在有什么不同?

    ??越是想下去,李世民的心就不禁砰砰跳动起来,他觉得自己仿佛触及到了某种关键核心的存在。

    ??可是却完全摸不着头脑,不知该如何入手。

    ??到底是什么……又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?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无独有偶。

    ??冒出和李世民同样想法的人不少,毕竟当初巨轮那一幕是谁都见到过的。

    ??如今对比天幕给出的,已经是造船技术大大进步的船只,再想起之前的巨轮,竟还是没有任何可比之态。

    ??所以那巨轮,究竟又有何不同?

    ??第47章西学东渐 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

    ??明朝朱棣时期——

    ??朱棣自然也是见过那艘无与伦比的巨轮,就算说是“庞然大物”都不为过,着实震撼人心。

    ??他的确有派人出海的打算,也自认为明朝的造船已然先进。

    ??可那天,在看过天幕之上的巨轮后,朱棣就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之中。

    ??那艘巨轮……究竟是如何建造出来的?

    ??这和明朝现在所造船只,单是看上去就有着本质上的不同。

    ??可究竟有何不同……他贵为帝王之尊,尽揽天下好物,竟是一点都分辨不出来。

    ??如今听着天幕所说,朱棣又不由得想起那艘巨轮。

    ??想要一探究竟的念头也不禁又再次升了起来。

    ??但……他能有机会得到天幕的解惑吗?

    ??一边想着,天幕还在继续往下说——

    ??【讲完郑和下西洋的必备条件,让我们再来简单说一下郑和七次下西洋,具体都到过哪些地方,以及都做过什么吧,毕竟不管怎么说,郑和下西洋这件事,也是我国古代航海史的巅峰,同时也是我国大航海时代的标志——】

    ??【前前后后,从永乐三年,即1405年开始,到宣德八年,即1433年结束,共计七次航行。】

    ??【这七次,我们分为三段来简单概括性的讲一下——】

    ??朱棣收了收心思,招呼左右认真听下去。

    ??毕竟这关乎大明之后的出海航行要如何。

    ??【首先是第一次,第二次,第三次下西洋。】

    ??【这三次的海上航行范围比较小,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,比如越南,泰国,印尼,斯里兰卡等地。】

    ??天幕每说到一个地方,就于天幕之上的地图中标出了相应的地点,以及郑和船队的航行路线图。

    ??一目了然,怎么走的,到了哪里都具体清晰。

    ??这让人也更心下有底——知晓国外哪些地方都有哪些国家。

    ??【这三次航行,郑和率领船队每到一个地方,就会和那个地方的国家“建交”。】

    ??【不过别忘了先前提到的下西洋目的分析,单是和这些地方上的国家建立联系怎么够,当然还要给点好处收小弟啦。】

    ??【大明朝,不收点小弟过不去吧。】

    ??这次天幕之上,一个戴着官帽的小人,率领一帮小弟站在船上,而船下地面上,则有一群肤色各异,样貌迥异的小人们,这些小人以臣服姿态朝着郑和小人张开手臂——

    ??郑和小人满意点头,然后掏出兜兜,开始给他们撒钱。

    ??“收了我大明的钱,就要做我大明的小弟!”

    ??“记得来拜码头!”

    ??船下那群小人哐哐点头,嗷嗷高呼:“必须滴!必须滴!”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朱棣:“……”

    ??咳咳!!

    ??郑和:“……”

    ??不,他应该不会这样……

    ??【不过收小弟这种事,有时候吧,总会遇到点特殊情况。】

    ??【故事是这样的,就比如斯里兰卡有个特别贪财的国王,嘿呦,一看郑和带的东西不少哇,然后就起了心思——这个国王就想把郑和先请进宫里,等骗了郑和后,接着再去围攻郑和的船队。】

    ??嬴政皱了皱眉,听到这里不禁冷哼一声。